王峰,王龍烈士之女,1928年出生,1946年于高郵入黨,1945年參加新四軍,曾參加孟良崮戰役、濟南戰役、淮海戰役、抗美援朝。1955年于朝鮮回國後在甘肅張掖師專工作。1987年,離休異地安置,回到原籍揚中。2011年獲“揚中市‘四好’離休黨員幹部稱号”,2015年獲揚中市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,2018、2019年獲優秀共産黨員稱号,2020年榮獲全市最美離休幹部榮譽稱号。“比起多說,我幹得更多”這是相伴王峰一生的座右銘。談到自己的經曆,王峰的語氣平淡且從容,似乎并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值得稱贊之處。但仔細聆聽着她年輕時所經曆的種種,她的事迹在志願者的心中掀起了滔天的浪花,她是那個時代奮鬥的剪影,也是這個時代的薪火傳承者。
喪親之痛支撐着理想之花
1945年,年僅17歲的王峰參加工作,她一邊上學,一邊在軍隊中做着後勤保障工作,彼時她的父親王龍正在革命一線與國民黨反動派和日僞分子戰鬥。在年輕的王峰心中,父親在生活和思想上對她有着深刻的影響,她總能想起父親時常對她們所說的那句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”。
1945年9月,王龍同志犧牲,這對王峰及她的母親來說是一個噩耗。“我的母親萬念俱灰,想抱着我和弟弟去跳江,但想到父親對家中的囑托,于是決定繼續撫養我們姐弟。”1945年,王峰被母親正式送入了新四軍,成為了革命軍的一員。
軍旅雖苦,但信念的光芒始終照耀
由于王峰有良好的知識儲備,到軍旅的第一天便被分到了醫療班。然而正是第一天的所見所感,使她畢生難忘:“我還記得我工作的第一天,一名傷員需要截肢,但我們沒有專業的工具,我隻好和另一名護士抓住他的胳膊,大夫用鋸木頭的鋸子來截肢,我看着那把鋸子,看着那血沫橫飛的景象,我感覺這把鋸子就好像鋸在了我的身上。”
王峰早年染過風寒,民間的土大夫雖然治好了風寒,卻使王峰在一段時間中說不出話來,于是王峰決定索性多做事、少說話。當時部隊中有一位黨員是王峰的老鄉,見到王峰這樣腳踏實地,樂于助人的品行,決定做王峰的入黨推薦人,“當時還鬧了個笑話,因為我是一名婦女,而加入中國共産黨是我一直希望的,在入黨宣誓的時候太激動了,還多說了一句‘解放全世界的婦女’在部隊中鬧了笑話”。
作為黨員,為人民服務是本職
軍旅生涯中,王峰參加過孟良崮戰役、濟南戰役、淮海戰役、抗美援朝。行軍途中多是艱難險阻,在這途中有結下深厚革命友誼的戰友,有始終指引着自己思想的政委,也有相識并相伴終生的愛人。王峰的先生1937年參加八路軍,陪伴王峰走過了餘下的大半生,兩人相互依存,相互鼓勵,既有着忠貞不渝的愛情,也有着閃閃發光的革命友誼。
2020年疫情期間,王峰交了一筆特殊黨費以援助抗疫,說起這筆黨費,王峰說道:“這是很普通的一件小事,我從小就秉持着‘為人民服務’的精神,記得我還在甘肅工作的時候,有個孩子和他母親得了荨麻疹卻沒錢去醫院治病,我每天上班前都去他們家進行調理,最後治好了病。我覺得作為一名黨員,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本職,應該在我們的心中有着深深的烙印,應該保證黨的先進性,應該是共産主義先鋒隊的一份子”。
在講述這些的時候,王峰的語氣是波瀾不驚的,她用平淡的語氣講述着一個個驚心動魄、激情澎湃的故事,志願者們在她的眼睛中看到了那個炮火紛飛的年代,那個意氣飛揚的年代,那是激揚文字,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年代,那是砥砺前行、覺醒的年代!
志願者說:
王老的言語是堅定的,在她的講述中,我們感受到了當年的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”,想到了王老家門牌上寫着的“光榮人家”,想到了《沁園春·雪》中的“數風流人物,還看今朝”。王老就是那個時代的風流人物,她指引并激勵着我們更加奮發向上、努力拼搏,也讓我們堅定了聽黨話、跟黨走的決心。
采訪:楊志東
記錄:楊志東
拍照、攝影:劉笑龍